尽管日本街机行业风光不再,但新游戏和街机框体的创新却从未停歇。《最终幻想纷争》、《宝可梦拳》甚至《舰队Collecton》等作品纷纷登陆街机平台。在日本,街机不仅顽强生存,更是生机勃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秘这其中的奥秘。
街机开发商的“游戏”
日本街机大多源自世嘉、南梦宫、太东和卡普空等游戏开发商。这些公司不仅开发游戏,还拥有街机,如Namcoland、Taito Station、Plaza Capcom和Club Sega等游戏场所。他们视街机厅为重要业务,不断推出新内容吸引顾客。这种一体化模式是日本街机行业生存的关键。
众多日本游戏制造商以街机起家,并擅长此道。这得益于他们的企业文化。与美国不同,日本游戏开发商大多在街机领域成名,如Midway和雅达利等,而美国街机开发商则已不复存在。
基础决定行业的兴衰,日本街机行业正是这一道理的最好证明。
街机融入城市文化
在大阪或东京,街机常出现在交通枢纽附近,成为人们消磨时间的方式。投币、游戏、继续前行,街机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休闲选择。
不仅在大城市,市郊购物街和乡村也能找到街机。独立街机必须在人骑车或步行可达的范围(通常如此)内。在日本,购物街附近的街机与美国1980年代的同类型产品不同,它们针对的是带有小朋友的家庭顾客。
不同地点的街机对应不同游戏。例如,针对家庭顾客的街机以竞速游戏、音乐游戏等老少咸宜的作品为主;针对青年玩家的街机则更强调技巧;针对更年长玩家的街机则以经典游戏为主。
潮流风向标
这种潮流不仅反映了流行的游戏类型,还反映了顾客的口味。2010年后,报道指出游戏厅的中老年玩家数量增加。一些游戏厅为上了年纪的玩家提供毛毯和更舒适的座椅,这是日本街机行业对时下变化的回应。
独特体验
日本街机行业一直致力于为玩家提供家中无法享受到的乐趣,这是日本街机历史中常见的做法。例如,抓娃娃机就是一种经典的、难以在家中实现的独特体验。
这种独特体验部分解释了特制框体的增加,为顾客带来别处玩不到的体验。
持续创新
街机并非停滞不前。从上世纪60年代百货大楼一层的街机,到如今成熟的游戏厅,数十年来,游戏和开发者随时代而改变,无论是射击游戏热潮、格斗游戏的风靡一时,还是音乐游戏的兴起。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街机意味着“游艺机”,到了八九十年代,街机拥有了更好的画面表现,规模更大,骑乘式的框体也随之出现。到了2000年后,出现了更高精度的屏幕。如果说今年日本街机市场有什么动向的话,那就是虚拟现实了。
尽管行业根基牢固,但日本街机制造商并未就此满足,他们将全新的想法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将此商业化。
而就在1月于千叶市幕张展览馆举办的日本娱乐博览会(Japan Amusement Expo)上,太东展示了其最新的电车模拟游戏框体,而科乐美也公布了全新的《炸弹妹(Bombergirl)》系列街机游戏,即便是在主机市场有所斩获的光荣,也推出了面向街机的VR系统。
当然,日本街机市场不会一直存在下去,总有一天它们也将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但在今天,仍然有数千台街机仍在运营,或许直到它停止运营的那一天,来来往往的顾客仍然会不停、不停、不停地享受街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