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浪潮席卷而来,网络游戏产业随之向移动端加速倾斜。据权威数据揭示,2016年,我国游戏市场总营收高达1655.7亿元,其中移动游戏收入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了819.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9.2%。移动游戏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吸金巨兽”。
记者深入调研发现,这股手机游戏的狂潮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游戏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对青少年群体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削减手游对青少年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产生的“负能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暴力、色情内容屡禁不止
从端游、页游到如今的手游,暴力、色情等内容一直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然而,由于目前移动游戏市场庞杂,准入门槛较低,管理难度较大,部分手游企业仍然选择“打擦边球”,在游戏中掺杂一些暴力、色情的内容,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记者发现,为吸引青少年玩家,许多公司选择开发穿着暴露、仪态不雅的女性游戏角色。例如,《战舰少女r》这款将军舰拟人化的策略养成手游,就暗藏色情内容的“爆衣”系统。该系统表现为:在游戏角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会出现衣服破碎的画面,而受玩家操控的“少女”也会相应显出“楚楚可怜”、搔首弄姿的神态。据玩家反映,“爆衣”系统去年已被屏蔽,但现今一些玩家仍可通过手段恢复该系统。
游戏公司为吸引玩家,除了在游戏中植入黄色内容外,还不惜靠低俗营销博眼球。如《新神曲》、《天神传》等手游曾邀请日本AV女优代言。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苹果、安卓两大移动游戏平台上,游戏排行榜靠前的游戏大多是靠“三俗”赚下载量的低劣游戏。这些游戏主要依赖一些小应用内设的广告推送,突出“双修”、“征服女神”、“欲罢不能”、“极致杀戮”等具有性暗示、暴力暗示的宣传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诱导其下载。
专家认为,低俗营销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效应,也对整个手游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游戏戒了,视力也回不来了”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则段子,虽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现实问题:过度沉迷手游会对青少年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月11日,记者在《王者荣耀》城市赛南昌站赛区看到,参赛选手几乎都是学生。记者在现场组队报名,随机匹配到4名队友,均为00后。其中,最小的是14岁的小郑,今年刚上初二,他告诉记者,当天学校还有课,他是瞒着家里逃学来打比赛的。还有一名叫甜甜的17岁女生,不是本地人,特意一大早坐火车从宜春来“凑热闹”。
南昌市民唐女士的儿子最近终于对她说“再也不玩手游了”,可唐女士却开心不起来。她告诉记者,刚上初中的儿子在同学的带动下开始玩一款竞技类的手游,短短半年时间,视力就从1.5下降到了0.5,脊椎也开始有些变形。这让她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