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之初,上海海关便出手如雷霆,扣留了涉嫌侵犯我国中微公司专利权的美方设备,暂停了这批价值高达3400万元的涉嫌侵权设备的通关流程,一场知识产权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昨日(26日),正值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据上海海关透露,我国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专利侵权,还与欧美企业频发知识产权纠纷。面对这一挑战,上海海关全力以赴,助力中国企业打击侵权,让企业能轻装上阵,专心发展。
浦东机场,进口涉嫌侵权设备被拦下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一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科研企业,研发了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备,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1200余项专利。随着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微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爆发了知识产权纠纷。今年年初,中微公司得知美方涉嫌侵犯其专利权的设备即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口,立即向上海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上海海关迅速启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程序,在进口环节展开行政执法,根据权利人申请,暂停涉嫌侵权设备的通关,这批设备货值达3400万元。
随着海关的介入,美方开始正视中微公司的自主研发专利及其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状况,主动与中微公司展开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全球范围相互授权的和解协议。
海关扣下的侵权布可绕地球1/4圈
曾经作为上海纺织品出口一面旗帜的“银河”牌商标,因假冒侵权而陷入困境,但在上海海关的全力保护下,它成功重整旗鼓。
老牌国企上海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其旗下“银河”牌商标自1959年开始使用,当时就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1985年,“银河”商标的年出口量高达1.3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乃至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一面旗帜。然而,畅销国际市场后,假冒侵权产品也随之而来。公司总经理龚培德回忆,当时,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种“银河”棉涤布充斥国际市场,国外客户惊呼,“‘银河’已成为中国纺织品面料的共有商标”。与此同时,“银河”在非洲、北美、中东、东南亚等主销市场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年出口量一度跌到3000万美元的谷底,并被迫退出美国、欧洲市场。
1994年,海关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边境保护。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海关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专利权等实施保护。感受到侵权切肤之痛的上海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于1996年向海关总署提出了知识产权备案申请,当时,“银河”商标已奄奄一息。很快,上海海关就打响头炮,查获2起假冒“银河”商标案件。全国海关也都严密监控假冒“银河”商标的不法行为,先后查获假冒“银河”系列商标的出口侵权案件50余起,查获的侵权布匹总数量达1000万米,长度可绕地球1/4圈。
“市场上的假货少了,我们的品牌也慢慢活过来了,出口量逐年回升。”龚培德说,上海纺织品的产品出口总额比打假前增长了近3倍。
上海海关查获侵权货物总数居全国首位
然而,即便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臻完善的今天,仍有心存侥幸的侵权企业企图不劳而获,以假乱真。去年9月,全国海关开展以保护出口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重点的“龙腾行动”,其中,上海海关查获假冒上海纺织旗下“仙女舞”商标的布匹达6000多卷,货值近70万元。
“有了海关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可以专注做好自己的品牌,不用再担心哪一天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品牌又被假货冲垮了。”龚培德说。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自1995年启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来,上海海关累计查办各类侵权案件6600起,查获各类进出口侵权货物3.1亿多件,案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显示,去年上海海关查获的侵权货物总数位居全国海关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