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游戏界,如果说有什么事件能让人铭记,那无疑是EA在玩家心中已经摇摇欲坠的地位,如今更是深陷自己挖掘的巨大陷阱。一个公司犯一次错误尚可理解,但将错误决策视为常态,却让人难以容忍。EA先是关闭了备受喜爱的Visceral工作室,紧接着又在《星球大战:前线2》及其微交易系统上栽了大跟头。如今,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EA是否已经陷入自己挖的坑中,无法自拔?
其实,EA在这一点上早已声名狼藉。2012年和2013年,它连续两年被评为“北美最差公司”。在关闭工作室方面,EA更是经验丰富。Black Box Games、Bullfrog、DreamWorks Interactive、Maxis、Mythic、NuFX、Origin、Pandemic、Phenomic、PlayFish和Westwood等工作室在被EA收购后,都遭遇了灭顶之灾。至于微交易,EA更是玩得炉火纯青,《星球大战:前线》、《麦登橄榄球》和《战地》系列的玩家对此应有深刻体会。然而,这一次,EA似乎玩过了火。
问题的根源在于,EA直到《星球大战》的版权所有者迪士尼出手干预,才在《星球大战:前线2》的微交易系统上收手。EA在这款游戏中的微交易行为简直令人发指,直到CEO Andrew Wilson接到迪士尼总裁James Pitaro的电话,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迪士尼的干预下,EA才撤下了微交易系统。这在EA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版权方直接出手干预并反对其策略,可谓是一次巨大的地震。
玩家对EA的愤怒已经转化为行动。愤怒的玩家请求Lucasfilm撤销EA制作《星球大战》游戏的授权。在Change.org的请愿页面上,目标是收集75000个签名,目前已超额完成。然而,这个请求似乎并不容易实现。他们的做法无疑是在从EA的口袋里往外掏钱。但既然迪士尼高管能出面叫停EA在《星球大战:前线2》中的微交易,那么撤回授权似乎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股价。EA的股价已经跌至2017年最低。2012年5月8日,EA股价创下历史最低,每股14.48美元。然而,现在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2017年11月1日,《星球大战:前线2》的角色升级系统和微交易系统公布后,EA股价下跌4%。到2017年11月28日,由于游戏表现糟糕,EA市值蒸发31亿美元。尽管EA股价仍维持在105.79美元,但如此短时间内损失如此巨额资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后续的负面舆论仍未消退,EA从未遭受过如此重大的打击。
但要说打击的话,对于EA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不隔三差五地得罪一下玩家那就不叫EA了。但这次似乎是得罪得有点太狠,EA在《星球大战:前线2》里面所做的决定几乎让自己一蹶不振。关键是《星球大战》这个系列太经典了,粉丝真的惹不起,迪士尼肯定也不愿意冒着得罪这样一帮粉丝的风险,搞不好连自己也会栽进去。以往EA面对玩家的骂声都是呵呵一笑,但这次,恐怕呵呵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