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强调:网游实名制应持续监管,非仅注册设限
作者:全程手游网 发布时间:2025-04-12 19:15:52 阅读量:0

刚刚,一款热门网游在全国9个地级市同步启动了针对所有用户的实名公安认证,未通过认证的账号将被禁止登录。这一举措引发了公众对于实名认证在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的作用的广泛讨论。

中青报:网游实名制不能只在注册时设门槛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携手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3.1%的受访者坚信实名制能够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80.4%的受访者支持实施实名校验账号,而77.1%的受访者希望强制实名制能在网络游戏中得到全面推广。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62.2%的受访者建议游戏公司应在页面上显著位置设置防沉迷提示,49.5%的受访者希望限制未成年人登录游戏的时间。

1%受访者认为实名制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来自重庆某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谭哲(化名)表示,他所在班级有约20名学生玩网络游戏,其中男生占多数,女生也不少。他回忆道,在初中时,网络游戏是同学们之间交流的热门话题,也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会和朋友们、网友一起玩游戏,遇到技术好的玩家还会加为好友”。

谭哲坦言,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上课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沉迷游戏的同学常常熬夜,白天上课打瞌睡,大多数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来自安徽芜湖的施怡表示,她周围的许多家长都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而烦恼,有的家长甚至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坚决不让孩子接触任何网络游戏。“我有个朋友一看到孩子玩游戏就砸手机,已经砸了两部了。我家孩子也经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中间不停歇”。

调查显示,87.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非常严重,其中21.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重。受访者认为沉迷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包括:侵占运动和社交时间(65.5%)、影响视力(58.1%)、分散注意力和精力、成绩下降(55.7%)、引发颈椎疾病(42.7%)、在游戏中冲动消费(27.9%)等。

在调查中,80.4%的受访者支持网络游戏实施实名校验账号,28.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77.1%的受访者希望强制实名制能在网络游戏中得到全面实施。73.1%的受访者认为实名制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其中19.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效,认为效果一般和没效果的受访者分别占18.2%和8.7%。

来自四川达州市的刘磊(化名)表示,他全力支持禁止未成年人登录网络游戏。“我家孩子非常爱玩游戏,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现在颈椎出了问题,眼睛也近视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施怡认为,在游戏问题上,家长过于严格反而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家庭矛盾或孩子与父母“打游击战”的现象。“但如果游戏公司实施实名制,禁止未成年人登录,孩子就没有反抗的余地,这会更加有效”。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认为,网络游戏实施实名制是最基本的一个措施。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但这一措施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儿童沉迷网络游戏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抓手”。

要充分发挥实名认证对于防沉迷的效果

谭哲建议,改变网络游戏的充值模式。“现在很多游戏可以通过花钱来增强装备、改变游戏体验,有学生会花很多钱在游戏上”。让实名制更加完善,修复一些可以避免实名的漏洞,比如用其他人的身份登录。第三,净化网游环境,避免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刘磊曾要求孩子在特定时间段将手机交给自己保管,但常常忙于其他事务而忘记。《strong>他认为应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登录一些不适合他们的网络游戏,“可以尝试使用面部识别技术,避免孩子用父母的身份证号登录”。

朱巍认为,网游实名制不能仅限于在注册方面设门槛,还可以在每次账号被登录时设置短信提醒,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充分发挥实名认证对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效果。

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调查中,62.2%的受访者建议游戏公司在页面醒目位置设置防沉迷标语,52.1%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向学生宣传沉迷网游的危害,49.5%的受访者希望限制未成年人游戏登录时长,42.0%的受访者建议根据玩家年龄对网游进行分级,32.2%的受访者建议家长与老师之间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未成年人的上网情况,23.3%的受访者建议家长多关注未成年人的内心需求。

“当下网络游戏有很多涉黄、暴力的内容,而且网游广告泛滥。”朱巍认为,未成年人玩网游的时间应该受到严格限制,对于游戏内容和游戏广告也要加以限制。他还指出,避免留守儿童沉迷网游,社会、基层组织和学校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