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热衷于海外代购的“剁手党”们,你们的购物狂欢或许即将迎来转折点。从明年起,通过代购购买服装、化妆品、奢侈品可能将变得异常艰难。《南华早报》报道,我国政府正酝酿一系列措施,旨在抑制海外代购服务,以激发国内消费活力。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顾问周婷透露,政府正考虑对海外代购实施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新政策预计将在明年两会后陆续出台,在此之前,相关准备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政府正在对特定行业和品类进行试点,旨在进一步扩大消费刺激范围,降低进口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我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早已闻名遐迩。不久前,“爆买”一词荣获日本“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该词正是用来形容那些在日本疯狂“买买买”的中国游客。
根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数据,2015年7月至9月,到日本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人均旅游支出达到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870元),同比增长19%。由于日元持续贬值,旅游成本下降,因此增加的支出大部分都花在了购物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时间和精力跑到国外去购物,更多的海淘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网购。
亚马逊今天在北京发布了2015跨境电子商务趋势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消费者在亚马逊全球站点购物花费总额同比2014年增加了6倍多;仅2015年1至10月,中国消费者在亚马逊海外站点的购物花费总额已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除了在类似于亚马逊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上购物,还存在另一种方式——通过个人代购进行海淘。而这正是政府接下来将要打击的对象。
如果给热爱海淘的用户画个像,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具有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近八成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超九成用户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月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的人达到53%。
从区域看,一线城市占据主导,南方人更热爱海淘。2015年中国亚马逊“海外购”交易额排名前十的城市里,其中9个都是南方城市,北方仅有北京上榜。
而这部分用户最大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追求,商品的质量和口碑正是吸引他们将目光投向海外的主要原因。以奶粉为例,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到冰点,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仍有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不敢买国产奶。但又因为担心在国内买到的进口奶粉是冒牌货,为了宝宝们的安全,纠结的中国父母们不得不通过代购解决问题。
在质量保证之外,低价也是海外代购火爆的原因,这一点在奢侈品上尤为突出。据商务部调查,手表、箱包、服装等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价格,内地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而中外奢侈品市场上70%到90%的差价都是高额的增值税与消费税造成的,同样一件商品,在国内和国外的价格有巨大的落差,因此,海外代购在很多人心中成为更划算的选择。
事实上,奢侈品已经是海外代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00亿元),算上汇率变化,比2014年增加10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人在2015年买走了全球约46%的奢侈品,并且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跨境电商网站或者个人代购从海外购买。
于是导致了这样一种情形——尽管今年以来奢侈品牌在中国进行打折促销,仍然难以遏制关店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代购行业却风生水起。咨询公司贝恩的一份报告指出,2014年,奢侈品代购行业规模为550亿—750亿元人民币,接近奢侈品牌内地门店销售额的一半。
而一些代购者们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往往通过各种渠道逃避关税。在有关部门看来,代购的存在导致消费外流,政府也损失了税收。因此传出明年将采取手段抑制海外代购的消息。
但打击代购真的就能促进国内消费吗?和抑制代购相比,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改善国内的商业环境,当有一天,我们可以花差不多的钱放心地在国内买到品质一样的商品时,目前这种局面或许才能发生真正的改变。